經濟學的貧困,貧困的經濟學 (續)

安那其的思考取向:生活如同萬花鏡。
資本主義經濟一統天下兩個世紀,把安那其的書作與研究成果清除得乾乾淨淨。正如本文開頭的引言所示,研究經濟學歷史的大學者熊彼特以稱讚的口吻提到克魯泡特金,不過是爲了轉身將他一腳踢開。該理論的發展歷史其實很像一部舊約聖經,注定是爲新約聖經、亦即「資本主義統治」的到來做準備鋪墊的角色,從熊彼特到帕累托和薩繆爾森的實證論學派(Positivists)尤其如此。因此,所有與福音書教義不相和諧的音符都被排擠出門。
固然,有人批評安那其思想在理論上欠缺深度,甚至說它具有「烏托邦」特徵。可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有成千上萬,其他各種學派也多如牛毛,這些人的研究加在一起似乎也沒能創造出多麽奇妙的效果:南半球被資本主義竭力維持在陣營邊緣,其貧窮的根源來自制度的剝削甚於當地人民對制度的抗拒;至於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追隨奉行者蘇聯及其衛星國則以有史以來最慘痛的失敗而告終。所以,抱持自由意志經濟觀的人實在沒有自卑的理由,更何況,該思想體系的涵義之豐富何止幾個著名的異見論說,遠遠不止。
當然,要就自由意志經濟觀的理論與實踐做全面闡述得用一整篇論文的篇幅。這裡,我只能將其主要思想作一個概要介紹,包括批評觀、未來展望、特別是它的中心理念。我將按次序簡單扼要地逐個解釋以下概念:財產、貨幣、雇傭體制、生産、消費、需求,最後再分析它的思想精髓。
一,批評觀。

安那其的批評觀不止一個,它由許多大異其趣而又志同道合的觀點組成。這些分析的共同點就是拒斥資本主義與國家社會主義,並對主流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提出置疑。
關於財產
首先講財產的原理。大家都聽説過普魯東的「財產即竊盜」這句名言,但很多人不知道他還提出了“財產”和“所有物”的區分概念:財產基於法律,即帶有專斷性質,而所有物可以從使用價值上得到證實。這個觀點被蒲魯東派人士沿用,如美國的個人主義流派。共產主義人士則特別強調生産資料的集體管理,提倡各取所需的公正社會。工廠等生産資料首先依據自治與合作原則設計規劃,再接受工人的監督管理。1936年的西班牙革命大規模實踐了這個理念。新近的論點還認爲必須加入消費者和生態關照機制以與前者達成平衡。
關於貨幣
安那其人一直提倡廢除貨幣,在美國,獨立戰爭以前就出現過聲勢浩大的社會運動,領袖人物Wendell Phillips呼籲廢除雇傭制。同一時代的Willian B.Greene等許多著名人士都醖釀過按照普魯東的互助原理成立工人銀行的計劃;另一個發明家兼音樂家Josiah Warren還提出過將時間視爲產品估價構成的重要元素,這個想法得到了包括“國際勞工聯合會”總理事在内的廣泛響應。
克魯泡特金認爲生産主義(Productivisme)令生産和消費遠遠超前於時代的需要,他批評從亞當斯密到馬克思在内的經濟學者過於注重生産偏廢需求:難道不應當首先考慮需求,然後再關心如何來滿足它?
正是在此生産與消費觀的啓發下,作家Murray Bookchin近來提出了建構在生態壁龕(Niche)、高效並且具有人文規模的生産資料之上的經濟理念。在法國,情境主義(situationniste)在批判景观社會(Société du spectacle)與消費主義社會(consumérisme)的同時,強調欲望對於人文社會發展的根本意義,而上述社會模式卻被撒切爾和布什政府認作公民身份的標誌(7)。
二,自由意志經濟觀的思想精髓
寬廣的内涵是安那其思想的本質特徵之一。它拒絕經濟學的話語詞彙、狹隘封閉的思維邏輯、組織運行模式以及一元論。換句話説,它順藤摸瓜直逼產生這種學説的根源。
如同軍事用語,經濟學詞彙是一種隱形宣傳。含蓄婉轉的措辭並不只是維多利亞時代語言審查的專利,當今時代更善用反義否定或間接肯定之類的曲言表達法。軍方視民衆爲蒙童,爲避免蒙童受到驚嚇,它不提死亡不提不幸,而說“間接傷害”。同樣,經濟學者在遊説時不講一旦按照他們的暗示行事會產生什麽災難性後果,而是講“風險”。他用“競爭力”來表示某項投資多麽有利可圖,藉以作爲政策與稅率鬆動的理由;當國家退步到與第三世界看齊的時候,它便有了 “競爭性”。“發展”意味著社會結構重組,好讓跨國公司獲得最大利益。“援助第三世界”換來的對等權力是代替受援囯決定何為當務之急,指揮其統治階層、降低其經濟自主(8)。總之,浮誇華麗的辭藻巧妙地避開了人們對一切被列爲“風險”的聯想,如街頭露宿、窮困等被制度排斥和由制度帶來的災難。至於失業者,他們只在經濟報告中以“指數”出現。
前面已經講到經濟學指望替代政治決策、也即替代民衆以民主方式做出選擇的專制特性。實際上,統治階層選出來的代表被馴化的現象實在不是什麽新鮮事,單以法國為例,自第五共和國起,國民議會就是由一幫惟技術官僚集團意願是從的代表組成,他們決定了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的整體命運。所謂好的經濟學説及思維理念是一個禁獵區,只對專家開放,區外的槍射有時或能博得幾句讚許,但別指望影響到區内打獵的正常運行,最不可容忍的是違規重犯的不識時務者,對付這種人的辦法是把他邊緣化。

與誦經式的自說自話相反,自由意志主義把經濟放置於較爲寬廣的範疇之中,即自我承擔的範疇,它是正式或非正式契約與協議下的責任承擔,包括對熱情的承擔,繼承傅立葉(Charles Fourier)學説的情境主義強調欲望的重要性,這個例證想必無需重提了吧?
安那其的思考方法既不標榜自己是靈丹妙藥,也不持一味否定或全盤質疑的態度,但它擯棄經濟學者以導師的姿態説教,即使認爲某些理性思想有所可取,也拒絕接受這樣的理論。因爲某個團體的話語壟斷就是將其他人都置於被動受壓地位。安那其認爲唯一可以接受的思想只能在集體共商機制下產生,因爲該機制爲少數及異見人士提供了完全的空間,而多數人的意見不縂是合理的(事實上不比少數意見合理的情況多)。正因爲如此,安那其的主張只能以多種多樣爲其特徵,組織構架也不自限於一個匯集各個團體的自由聯盟,而是在反對人剝削人的原則下,允許多元交換體系共存並行。
重视這個观点對於南北對話極爲關鍵,它可以開闢出不同的空間。不是嗎?把第三世界國家的某些事情認作經濟活動,因爲這些活動在我們西方國家是以金錢交換的方式進行的,這難道不是用我們的理念生搬硬套在別人身上的行爲嗎?經濟學的貧困狀態顯然與貧困經濟現象原理兩相對立。然而,自由意志主義的思想方法卻讓我們超越兩者的矛盾,看到其中的辯證關係。
對於順從慣了等級和威權組織的人來説,拒絕把某种説教強加給民衆無疑是一件叫人慌亂不安的事。要求個人與集體都有所承擔顯然難度很高,但它卻是自我解放的唯一途徑。
能否實現這樣一種社會制度取決於自由意志主義的組織方式,說起來它也並非安那其的特有組織行爲。其實,社會有兩種組織形式:自治與他治。他治是指外部元素判斷並控制内部元素,在當今世界,它通過消費、投入及產出來運行作用。人們飯桌上是豆腐米酒還是魚子醬香檳酒,穿何種牌子的皮鞋或聼Rap説唱還是貝多芬,這些就決定了他們在社會中的位置。與此“他治”的社會形式相反,“自治”是自規自律(auto-legislation)或自治管理(auto-government);具有面向全社會、内部元素自相調節、内部判斷外部等特點(9)。
正是順著這條思路,自由意志主義者提出了人文社會結構的大膽方案,用以代替被某些左派政黨尊奉為信條的國家包攬一切的制度構架。該多元的社會新模式歷史上曾經有過大規模的良好運行並吸引召集了大批民衆,它就是西班牙革命時期實行的自治管理;許多國家都出現過不同形式的實踐,如合作社、互利共生社(mutualism)、互助協會、國際社團組織,以及日常生活中由政治理念完全不同的人自發組織的互助團結運動。英國作家Colin Ward筆下記錄了無數實例,但經濟理論史學者漠視這些素材。1946年6月至10月,更有4萬無家可歸者自發佔領了英格蘭和威爾士的軍營。經過他們的整頓組織,這些原來陰森淒涼的地方變成了擁有公共食堂,洗衣店和幼稚園的生活小區(10)。
安那其理念並不專注於市場。各種經濟理論都把市場作爲的中心歸結點,斷定個人的選擇是自由與理性的,是一只看不見的手,可這個預設前提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象,因爲,個人雖然是流通交換的主體,但個人一定也會被流通交換所影響塑造,供應與需求並不遵循神奇的守恆規律,而是相互依賴的關係。安那其關心交換,可它還關心生命、關心生命的創新和發展。爲此,在自由意志主義的文化裏,諸如生育自主、教育、文化傳承、生態關懷、以及所有不能用數字計量的問題都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
安那其主義如同生命,它是不分等級的獨立系統、次系統之間的連接互動,所以,永遠也不會達到平衡,永遠都有可能長出毒瘤。因爲它是許多大異其趣的思想流派互相推拉作用的反映。以原始主義(primitivisme)與啓蒙思想為例,前者立場保守,主張回歸到想象中的原初狀態,呼籲重新找回原始人類的簡單生活,讓古老傳統文化得到延續,包括遵循一定的食物原則、講究自然主義、東方哲學、以及無意識言行的重要性,並在多種藝術創作領域中取得了不同凡響的成績。至於崇尚人類偉大創造精神的啓蒙思想,也不乏捍衛者和倡導者,他們追求理性指引下的進步,如紐約附近的自由意志主義團體“當代”(Modern Times),從他們那裏誕生了首輛自行車,首家讓任何人都能自己辦報出刊的自由印刷厰,甚至還發明了一種新型餐館。同樣鋒芒對立的情況也表現在合作精神與個人主義兩方面,克魯泡特金曾特別強調前者,阿爾芒(E.Armand)等人則提倡後者。這些不同傾向早已存在,新的爭鳴今後一定還會出現,所有的分歧對立都將持續下去。如果廢黜百傢獨尊一家之言就會導致危險的蛻變。解放是一種風險,但豐收常常對敢于承擔風險的人微笑。自由意志經濟觀是一個思想理念和實踐經驗的寶庫,它取之不盡,依然等待著人們前來探險發掘。
附註:
1)自新石器時代起,人類掌握了把穀物和鮮果弄乾備作過冬食物的儲存方法,它標誌著人類能夠在非洲以外的地方生存。囤積處理避免了採集狩獵的局限,並最終出現畜牧業和農業。這樣的資源積蓄,或稱之爲“資本化”,是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也是形成遊牧民族定居化以及城鎮化的原因。從此,生活在貧瘠土地上的部落鄰邦開始相互侵襲掠奪,並導致了軍隊及酋長割據,此即“文明”的雛形。(這是P.Jouventin誠意提供的文字描述)
2)《Plateaus of Consumption. The Biosemiotics of Consumer Fascism》,作者Mark Burch,可參閲:http://collection.nlc-bnc.ca/100/202/300/anarchives-a/1995/v.2_no.20_1995.txt>
3)Marshall Sahlins撰寫的《Cosmologies of Capitalism: The Trans-Pacific Sector of ’the World System’》,Proc. Brit. Acad. LXXIV (1983) 1-51.
4)見Ulrich Beck的書作《La Société du risque》, Aubier出版社1986年出版。
5)《Millenial Capitalism and the Culture of Neoliberalism》, 作者Jean Comaroff 和John L. Comaroff,Duke University Press出版社2001年出版。
6)比如在法國某些城市,消費者得到何種有綫電視“套餐”計劃的決定權掌握在自來水公司手裏。
7)有關英國的情況,請參閲David T.Evans 的著作《Sexual Citizenship: The Material Construction of Sexualities》(Routledge出版社),書中講到薩切爾夫人如何試圖把公民的意義壓縮在消費和交稅的巢臼中。2001年9-11事件後,消費主義也在美國重新擡頭,美國作家Dos Passos的三部曲中有許多生動的描寫。
8)見Richard K. Moore的文章《Doublespeak and The New World Order》,New Dawn雜誌1996年3/4月版,《Theory and Praxis》報1996年6月版。
9)見F.Varela 的著作《Principles of Biological Autonimy》,紐約North Holland出版社1979年版。
10)Colin Ward的著作《Annarchy in Action》,紐約Harper & Row出版社1973年版,第29頁。 有關這方面的詳細情況,該作者的所有書作都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