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裏塞・邵可侶

BAKUNIN, Mihail Aleksandrovič (1814-1876)

艾裏塞・邵可侶
(Elisée Reclus,1830-1905)
著名地理學家,自由意志主義理論家和安那其運動活躍人士。
艾裏塞・邵可侶,1830年3月15日出生在法國西南部吉倫特省(Gironde)的聖富瓦拉格朗德(Saint-Foy-La-Grande)。由於父母都是基督教徒,他在柏林學習並研究地理學。1871年,因積極參與巴黎公社運動,被當局就地繳械逮捕,並被法判遣送到殖民地新加裏多尼亞服刑。由於科學界同仁的支持,1872年2月3日得到官方減刑,改為十年放逐。之後,他來到弟弟艾黎生活的瑞士,弟弟也是安那其和互助公社成員。邵可侶在瑞士加入汝拉地區工聯會(la Fédération Jurassienne),與巴枯寧(Bakounine)、紀堯姆(James Guillaume)等一起活躍於該組織的活動。1877年他與克魯泡特金相遇並結爲好友。離開瑞士後,他到比利時的伊克塞爾(Ixelles)安頓下來。在他的倡議和熱情奔走下,“新大學”和“高等教育學院”於1894年相繼成立,他自己也親自講課執教。他是一個多產的作者,經常為多家雜誌和報刊撰稿,其中包括:《反叛》(Le Révolté),《起義者》(L’Insurgé),《人民之聲 》(Le Cri du Peuple)等。但為他贏得世界聲譽和影響的是他的兩部巨著:《寰宇地理》(Géographie Universelle,19冊)和《人與地》(L’Homme et la Terre,六冊)。這兩部經典地理文獻注重分析人與環境的關係,闡述範疇相當廣泛。邵可侶1905年7月4日去世。《人與地》的最後一冊在他去世之後才出版,由他的侄子伯魯・紹可侶(Paul Reclus)負責編輯。 中國翻譯家畢修勺於三十年代中期在法國花了五年功夫將《人與地》譯成中文,可惜由於中國當時的戰亂和時勢變遷等原因,僅以單冊形式出版過其中的一部分。
“指揮別人令自己道德墮落,服從他人則帶來自性萎縮與自我低估。基於等級社會的道德禮教勢必導致人性敗壞”。 ——邵可侶